| 学院教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(2004-2019) |
| 序号 | 项目负责人 | 项目名称 | 研究期间 |
| 1 | 范开泰 | 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系统研究-AW05009 | 2005-2006 |
| 2 | 陈昌来 | 汉语“介词框架”的历时、共时比较研究 | 2005-2007 |
| 3 | 齐沪扬 | 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 | 2006-2008 |
| 4 | 任海波 |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定量研究 | 2006-2008 |
| 5 | 方绪军 | 外国人习得汉语相似词语的认知研究 | 2007-2009 |
| 6 | 李斐 | 汉语诗律演变研究--隋、初唐部分 | 2007-2009 |
| 7 | 沈之杰 | 基于语料库的战国晋系文字整理与研究 | 2010-2012 |
| 8 | 王澧华 | 近代西方来华人员的汉语学习与教学(1807-1920) | 2010-2013 |
| 9 | 陈昌来 | 汉语“X来”式双音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 | 2011-2013 |
| 10 | 齐沪扬 | 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的选择性研究 | 2012-2015 |
| 11 | 干红梅 | 中级汉语伴随性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 | 2012-2015 |
| 12 | 胡建锋 | 汉语篇章信息配置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| 2013-2016 |
| 13 | 张巍 | 面向二语习得的汉语双音复合词构词及词汇语义的认知研究 | 2013-2016 |
| 14 | 徐娟娟 | 丹阳方言语音层次与边界性特征研究 | 2013-2016 |
| 15 | 李文浩 | 认知突显的构式表征与主观调控研究 | 2013-2016 |
| 16 | 夏广兴 | 密教传持与宋元社会研究 | 2013-2017 |
| 17 | 徐茗 | 中国大都市语言景观的空间格局、形成机制及其地方建构研究 | 2014-2016 |
| 18 | 曹秀玲 | 汉语语篇连贯的句法机制研究 | 2014-2017 |
| 19 | 杜轶 | 篇章语法学视野下的近代汉语完成体助词研究 | 2014-2017 |
| 20 | 朱庆祥 | 语体视角下的小句依存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| 2015-2019 |
| 21 | 陈昌来 | 中国语言学史(分类多卷本) | 2016-2021 |
| 22 | 吴颖 | 汉语性质形容词主观化与结构功能的互动研究 | 2017-2020 |
| 23 | 张汶静 |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肯定否定极性逆转的限制条件研究 | 2017-2020 |
| 24 | 李劲荣 | 现代汉语“形义错配”构式的接口机制研究 | 2018-2021 |
| 25 | 雷冬平 | 基于大型历时语料库的汉语构式化研究 | 2018-2022 |
| 26 | 李文浩 | 汉语学术语体情态表达研究 | 2019-2023 |
|
|
|
|
| 学院教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(2004-2019) |
| 序号 | 项目负责人 | 项目名称 | 研究期间 |
| 1 | 邵洪亮 | 现代汉语标记词羡馀研究 | 2007-2011 |
| 2 | 张巍 | 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暨日韩语逆序汉字词研究 | 2008-2010 |
| 3 | 吴颖 |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单音节形容词逻辑语义结构研究 | 2008-2011 |
| 4 | 吴为善 | 汉语“韵律词”的界定及其韵律框架的整合效应 | 2008-2011 |
| 5 | 石慧敏 | 动结致使构式的典型特征及唯补成分的形成机制 | 2009-2012 |
| 6 | 章睿健 | 留学生汉语句法意识发展及其与汉语阅读的关系 | 2011-2013 |
| 7 | 蔡瑱 | 汉语趋向范畴的类型学研究 | 2011-2014 |
| 8 | 曹秀玲 |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多维研究 | 2012-2016 |
| 9 | 夏广兴 | 密教传持与宋元社会 | 2012-2016 |
| 10 | 李劲荣 | 汉语形容词的双音化及其句法后果 | 2013-2017 |
| 11 | 过国娇 | 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构式研究 | 2019-2021 |
| 12 | 谭晓平 |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 | 2019-2021 |
05
|
|
|
|
| 学院教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(2005-2019 ) |
| 序号 | 项目负责人 | 课程名称 | 研究期间 |
| 1 | 齐沪扬 | 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研究 | 2005-2006 |
| 2 | 刘慧清 | 对外汉语教学和测试中的语言能力研究 | 2007-2009 |
| 3 | 吴为善 | 汉语“韵律词”的界定及其整合效应探讨 | 2007-2009 |
| 4 | 齐沪扬 |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| 2009-2010 |
| 5 | 邵洪亮 | 现代汉语虚词语义标记功能羡余问题研究 | 2009-2012 |
| 6 | 王小平 | 台湾光复初期“跨海知识分子”研究 | 2009-2012 |
| 7 | 曹秀玲 | 汉语话语标记语法化研究 | 2011-2013 |
| 8 | 朱庆祥 | 基于分语体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小句依存性与关联性研究 | 2013-2016 |
| 9 | 石慧敏 | 汉语反义量度形容词共现构式的整合层级及其历时演变研究 | 2015-2018 |
| 10 | 蔡瑱 | 汉语方言趋向结构的语义分化与类型学研究 | 2016-2019 |
| 11 | 谭晓平 | 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可比语料库构建及应用研究 | 2017-2020 |
| 12 | 徐茗 | 上海城市语言景观多样性研究 | 2017-2020 |
| 13 | 白雪飞 | 基于类型学视野的汉韩虚拟位移表达式的多维研究 | 2018-2021 |
| 14 | 王小平 | 台湾新世代文学的中国意识研究 | 2018-2021 |
| 15 | 刘春光 |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会话修正研究 | 2019-2022 |